EN
.

遇雨则涝,路面积水如何才能停止?

浏览量:4182
发布时间:2017-04-20 12:44:41

也许大家已经发觉,近些年来只要一降暴雨,必有城市能“看海“,路边徒手抓鱼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这一场场暴雨,冲刷出的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一直被忽略的短板——防洪排涝。当然,有人会说防洪排涝似乎并不属于我们的行业范畴。但殊不知,由于我国城市地表已逐渐被建筑物和各种不透水的硬质化面层所覆盖,部分地区地面不透水面积甚至超过了80%,在暴雨时路面不能直接将水排走,路面径流量急剧增高,而其唯一出处就是城市排水系统,一旦受堵就会导致路面大量积水。

 

图为日本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可实现实时电脑监控。

所以,我们应当思考,除了城市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之外,从道路建设上我们是否有更好地办法减轻路面积水带给城市的危害。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借鉴下邻居日本的经验。日本境内河流数量较多,且常受剧烈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袭击,虽然70年代也曾饱受内涝影响,但后来日本的大力整治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解决办法之一的地下排水系统建设小编就不再介绍,我们来看看有关道路建设方面的经验:

排水性路面

现在日本路面即使降暴雨也很难见到积水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日本大多数车行道铺装均采用排水性沥青。排水性沥青路面是面层透水基层不透水的路面,基层和中、下面层仍采用传统的非透水性的半刚性材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则采用具有较大空隙率(18%~20%)的多孔隙沥青混凝土,一般为OGFC混合料。

雨水通过上面层中的孔隙快速渗透下去,汇集至路面边缘的排水系统并迅速排出路面,避免了在路表面形成雨水漫流,从而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排水路面可以保证雨天行车时不产生水雾现象,消除路面残留水膜;高孔隙率的结构增大了路表粗糙度,降低了行车噪音,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日本于1987年开始采用排水性沥青混凝土铺装,1991年开始逐步将原有的高速公路改建为排水性路面,日本道路工团于1997年起规定,高速公路路面不论新建或维修都必须铺装排水性路面。近些年来已在日本各级道路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多雨地区被列为首要选择。

透水性路面

一般来说,日本在车行道普遍采用排水沥青铺装技术,而在人行步道、公园、停车场等轻交通量路面则采用透水性路面铺装技术。

排水性铺装和透水性铺装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其目的的差异。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排水性铺装是以排水为目的,透水性铺装是以透水为目的。具体来讲,排水性铺装是在透水面层下设置不透水层,积极地把路面上的水通过道路两侧的沟渠排出。而透水性铺装是采用空隙率较高的多空隙沥青混凝土做整个路面的面层,路面基层及路基填土均采用透水性材料,降落到路面的雨水可迅速通过路面直接渗透到地表土壤中。具有有效防止大暴雨引起的下水道、河流的泛滥,改善植被、地面生态,涵养地下水等效果。

但由于路面基层透水后会影响其强度及耐久性,所以在日本透水性路面主要应用在轻交通量或非机动车道等场所,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性。